过期罐头电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73|回复: 0
收起左侧

[娱乐圈] 是什么成就董卿?做节目没捷径 对自己近乎苛刻

[复制链接]
IOU 2011-4-11 12: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04-10 19:01


评论(172) | 阅读(34964)


  站在央视的舞台上,董卿光彩耀人。她那优雅从容、大气谦和、知性亲切的形象,深入人心。

  很多人喜爱她,也有很多人好奇,是什么成就了董卿?
  这是一条无关“一夜成名”的生长之路。

  《解放周末》独家专访董卿,意不在讲述个体的成功路径,而是由此关注当下主持人的素质提升,思考今天的青年人该如何成长成才。

       ■“所有的光环、掌声、赞美,不是加之于我个人的”


  这是一个奇特的元宵节,身在澳洲,正逢盛夏。
  直播开始了,紧张,心里只剩下紧张。

  站在悉尼歌剧院的舞台上,董卿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了这场在上海大剧院和悉尼歌剧院之间连线、向全球127个国家转播的大型直播音乐会,她已经闭门不出一个星期了。


  抵达悉尼后,她就把自己关在宾馆的房间里,从早上醒来开始背台词直至晚上入睡,连刷牙的时候嘴里也念念有词。所有中英文台词早已烂熟于胸,可悉尼是什么样子,她全然不知。

  双语主持、现场直播、和老外搭档、身在异国……她有太多紧张的理由。
  然而,当上海大剧院现场的镜头跨过重洋,传送到眼前时,她赫然发现,在上海主场的两位主持人也格外紧张,顿时释然。

  而后的2个小时,精彩,顺利,分毫不差,董卿的表现堪称完美。


  再次回想起这场有着冗长而拗口名字的 “上海大剧院—悉尼歌剧院跨越2000卫星双向传送音乐盛典”,已是11年之后。

  董卿坐在记者对面,窗外是北京初春的和煦阳光,她静静怀想,“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个里程碑一般的音乐会将给我带来什么。 ”

  就在第二年,她拿到了第五届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

  那时候,董卿在上海已小有名气。她主持的《相约星期六》、《视听满天星》、《新上海游记》等栏目收视不俗,并先后获得“上海十大文化新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等许多荣誉。

  一切都按部就班,而就在此时,新的机遇降临了。
  2002年春节刚过,央视成立西部频道,频道总监尹力正是上年金话筒奖的评委之一,他对董卿印象颇深,向央视力荐董卿。

  笔试、面试、试镜,一一顺利过关。最后关头,董卿踌躇了,她想起多年前从浙江电视台闯进上海东方电视台时的光景。那是1995年底,董卿的父亲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则东方电视台的招聘信息,心想这是个让女儿回到上海的好机会,立刻写信告知。彼时,董卿在浙江电视台有自己的节目,又做编导,又当主持人,工作如鱼得水,要转战上海这么个大城市,她隐隐担心自己会从此淹没,但挡不住父亲的催促,还是寄出了应聘的录像带,最后竟非常顺利地被录取了。

  这一回,要割舍的更多。


  她并不是那么勇敢,也经历了痛苦的纠结,而最终,她下定了决心,“我自信还可以做得更好。 ”而终于迈出这一步,只身漂到北京时,她哪里想得到,在埋首于西部频道的后来,自己会进入“青歌赛”这样天天直播的节目,会立于央视春晚的舞台,会成为家喻户晓的主持人,大放异彩。

  “所有的光环、掌声、赞美,不是加之于我个人的,而是给我身后的团队,给我所归属的央视。 ”显然,是央视这个汇聚人才、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华人的平台,塑造了今天的董卿。

■良好的家风,为她氤氲出端庄有礼、勤奋守责的人生底色


  平台已然搭建,而仅有平台是不够的,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董卿的经历,正是生动的印证。

  说起来鲜有人相信,这位综艺节目主持人每天必看的报纸是《人民日报》,这是父亲为董卿订阅的。她理解身为老报人的父亲的用意,“做电视人,尤其是站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要有政治头脑,对大事和时事应有准确的把握”。
  董卿的父母都毕业于复旦大学,学新闻的父亲曾任《嘉兴日报》副总编,对董卿家教甚严。

     在父亲眼中,对孩子来说,只有学习、锻炼和劳动是必须的。于是,董卿在个子还没有洗碗池高的时候,就被要求站在板凳上洗碗;上学后,晨跑成为每天的必修课;进了高中,每年寒暑假都必须出去打工,在商场当营业员、到广播站跑腿、去宾馆当清洁工,这些董卿都经历过。她上学特别早,小学时候又跳了两级,说是上高中了,其实还挺小,这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但父亲就是这样,对这个独生女儿不宠不惯。

  小时候,她最喜欢父亲出差,那样的日子没人管头管脚,但长大后却越来越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我爸爸是上海崇明人,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他的父亲去世时,他才10岁光景,而我奶奶已经50多岁了,生活无依无靠。我爸爸就抓鱼捕虾去卖,换米换菜回家,和我奶奶相依为命。奶奶是个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她并不懂爸爸夜夜在煤油灯下读书读的是些什么。 ”

  父亲太希望将这种自律、顽强、敢于梦想和拼搏的品质传承给女儿,而如今看来,这些特质都明明白白地呈现于董卿身上,“我父亲在我身上看到了另一个自己”。

  与从乡村走出来的父亲不同的是,董卿的母亲是位大家闺秀,聪慧善良,总是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在她的记忆中,小时候,每天吃完晚饭,父母都会牵着手出去散步。当时父母从大学毕业后工作于淮北,如此牵手散步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安徽的一个小县城里是很稀奇的事情。那时家里只有一间房,董卿记得,父母每晚上床后都会聊很久,好像有说不完的话,“现在看来,真让人羡慕”。

 董卿的母亲虽毕业于复旦物理系,却格外热爱外国文学,董卿儿时的假期书单总是密密麻麻地由母亲写着《简爱》、《呼啸山庄》、《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外国经典名著。她看书特别快,母亲常常怀疑她是否真的读过,就会抽查,要她讲述书中的某个段落,董卿每每应答如流。 “长大了才发现,读这些大部头的名著,全靠童子功。 ”她很感谢母亲,养成了她坚持阅读的习惯。

  而今,只要不是为节目连轴转的日子,她都会拨出两个小时来深阅读。董卿告诉我们,她近来读的两本书,一本是万松浦书院院长张炜所著的历史文化读本《芳心似火》,解说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风物;一本是印度著名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的《爱与寂寞》,她借此丰满心智。

  不难看出,在这个刚柔相济的家中,良好的家风为董卿氤氲出一种端庄有礼、勤奋守责的人生底色。

         ■“没有捷径,每一期节目我都是这样过来的”


  进入央视后,董卿并未立马大红大紫,而是度过了一段极为清苦、寂寞的时光。

  刚到北京时,她连房子都没租,住在宾馆。主持节目需要穿的衣服,她都从上海带去,“在北京,我连上哪儿买衣服都不知道”。后来租了一间房子,里面空空荡荡,连像样的衣橱都没有,演出服就一件件挂在阳台的杆子上。

  当时西部频道录制节目在偏远的大兴,录完节目,她提着大包小包的衣服鞋子,站在大兴的街头,一个人在瑟瑟寒风中等待出租车。


  那样的时刻,她还会想起离开上海前录完最后一期节目时的情景,“夜里两点多,我一个人开车回家,路上行人稀少,马路两侧的灯光呼啸地从眼前滑过去,我一边开车一边控制不住地流眼泪。当时只知道这个地方不再属于我,而且是我自愿选择离开的,没有人告诉我这种选择是对还是错”。

  董卿在央视接手的第一个节目是《魅力12》,收视和影响力都较为一般,她一待就是两年。但也是这个节目组让她深深体会到,央视是一个非常尊重人才的地方。两场节目下来,制片人感到很意外,新来的这位主持人很有想法,不死背台词,还敢于对节目提出建议,他对编导们说,以后你们多听听董卿的意见。

   也是从这个节目开始,受到鼓励的董卿有了“拼命三郎”的劲头,开始为每期节目熬夜。她不再单纯依赖撰稿人提供的台本,而是努力发掘制片、编导没有想到的部分。
  董卿耐住了寂寞,也承受住了失落的考验,在精益求精中静静等待。

  于是,2004年为她而来。
  那年7月,因为在西部频道一贯稳定的高品质表现,央视领导决定让董卿试一试去主持“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一连20多天、30场比赛,每晚直播近3小时。她每天下午1点开始预采访选手,4点彩排,到晚上10点直播结束,换掉主持礼服又进会议中心,回到家往往已是凌晨2点,而这个时候,为第二天录制的幕后准备才刚刚开始,总得熬到凌晨三四点,她才能入睡……

        有点苦不堪言,体力严重透支,可她乐在其中。


  接着,《欢乐中国行》也来了。从2004年到2009年,她用5年多的时间走了全国200多个城市,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要跑8个城市,由于节目涉及的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有些城市交通不便,路途艰辛可想而知;有些地方,远得难以想像;有些城市,连名字都未曾听说过。更难的是,到了一处,她就得立刻收起一路风尘和疲惫,情绪饱满地走上舞台。

  就这样,2004年,她史无前例地完成了130多场节目的主持。
  后来,其他主持人问董卿有什么诀窍,她说,“没有捷径,每一期节目我都是这样过来的。 ”

■她认真到对自己近乎苛刻,只因害怕辜负了观众


  2005年,董卿把握住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机遇,她在央视春晚的第一次亮相出奇地精彩,全国各地的观众因此记住并且喜欢上了这张亲切的“新面孔”。

  而后一连6年春晚,她都担纲重任,也在越来越多的重大晚会上频频露面,毫无争议地成为央视当家花旦。
  这一切“风光”,没有让她飘飘然,她依然喜于独守清静。

  当提起每年春晚结束后,都不得不在极尽灿烂后独自归于平静,孤单地回到临时居所吃速冻饺子的经历,她笑了,“这事都被说了多少遍了,不值一提”。

      如今一个人的时候,她还会和自己说话,比如煞有介事地说,“董卿啊,今天不如去看一场电影吧。 ”
  她说,舞台太绚烂了、太喧哗了,当走下舞台后,需要去做些调整,让双脚重新踏实。打扫卫生、洗衣服、换被面,她用这样朴素家常的方式让自己回归生活。

  这一切“风光”,也没有让她有丝毫懈怠,哪怕一丁点的错误,都让她深深愧疚,难以自拔。


  董卿不曾忘记,那次在上海直播一场新年音乐会,毫无预兆地,她忽然口吃,还把一句话重复了两次。也不算严重,没人在意,她却无法释怀,难受得要命。

  那年的“青歌赛”,她每日紧张备战,力求完美,还是不慎念错一位选手的成绩。结束直播后,领导说,今后要注意啊。她陡然崩溃,就在会议现场,当着同事的面,流下泪来。

  2009年春晚现场把马东误说成“马先生的儿子马季”那次,她难受至极。第二天一醒来,眼泪就流下来了,她就这样在自责懊悔中度过了大年初一。

  接受我们采访的前两天,董卿在一天里录了两期《我要上春晚》的特别节目,下午2点录一期,晚上7点再录一期。因为时间过于紧凑,录第二期节目时她自觉状态不佳,而谈话嘉宾和整个团队也都疲惫了,节目显得有些松散。

  其实,录制过程中,没有任何人发现这期节目有什么不妥,但她却为此深深自责。回家后,在灯火通明的客厅里,她定定地坐在那儿反省,从深夜12点坐到了凌晨3点,因为“等到别人都觉得你有问题的时候,就来不及了”。

  就是这样,别人看得壮美,她却历练艰辛。她认真到对自己近乎苛刻,只因为太害怕辜负了观众,辜负了这个舞台。

■“主持人的责任是提供信息、提供情感、提供思考空间”


  在将马东误称为“马先生的儿子马季”后,马东曾安慰董卿:“你要相信,观众们一定会原谅你,因为他们看得见你为这个舞台付出的一切。 ”

  对此,她心存感恩。
  观众看得见,玉树地震赈灾晚会上,她的讲述一次次让人潸然泪下,又饱含着力量。节目播出后,有媒体领导向央视要董卿的主持词,编导说,“那些都是她自己准备的,我们这儿没有”。

  观众看得见,有一次录制过程中,董卿在台上摔伤了膝盖,却忍痛微笑着做完了直播,没有半句抱怨。


  观众看不见的,则更多。为了“刨出”青歌赛选手身上的亮点、火花,她抛开撰稿词,在台下跟每一位选手聊,因为人数众多,常常一聊就是几个小时,聊得口干舌燥,头晕眼花,脑袋发木。

  每一次登台,她都做足功课。那次应邀来上海主持以“全球侨胞世博情”为主题的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第34届文化讲坛,讲坛前夜,原本安排了宴请和专访,她婉拒了,只要了一碗面条,独自留在宾馆房间里查阅资料、思考、酝酿,直到凌晨3点。

  每一次登台,她都对来到身边的人满怀尊敬。去年,她主持公安部的新年晚会,其中有一个段落是请6位英模代表全国公安干警给大家敬个礼、拜个年。拿到手的仅仅是他们的姓名和头衔,她习惯性地上网搜索这6位英模的资料,感动不期而至。她向导演提议,能否允许她用一句话向观众介绍每一位英模,她要告诉观众,这6个人的敬礼是用生命、用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换来的。导演很犹豫,因为晚会时长有限,但她坚持。最后,导演架不住她软磨硬泡,“你现场先这么说吧”。又是整整一夜不眠不休,她反复推敲,将数万字的事迹,浓缩成每人两行字。

问董卿,做了那么多“观众看不见”的事,是为什么?


  她说了两个字:责任。
  在英文中,“主持人”的意思是接力棒的最后一棒,最后一棒交到她的手中,她就一定要求自己全力以赴。

 她说,“站在这里,尤其是站在央视这样的平台上,我不是来沽名钓誉的。 ”在她看来,主持不是作秀,主持人的责任是提供信息、提供情感、提供思考空间。“主持人不是传声筒,我不喜欢一些主持人在台上很流利地说一大堆废话,这真是辜负了身后的舞台。 ”
  她渴望能带给观众一些启示,能说出一两句话,在观众心里长久停留。所以,她时刻做着准备,“一个是长期的准备,比如看书读报,积累知识,使自己成为一个品格和趣味高尚的人;一个是短期准备,就是在接到任务后拼尽全力”。
  有人疑惑,在心浮气躁、追求速成的今天,我们还需要这样踏实投入吗?

董卿用她的成就,给了我们答案:


  2004年12月31日,董卿主持一期直播的迎新年特别节目。离零点还有三分钟,最后一个表演却提前结束了。这180秒怎么办?她心跳如战鼓,却云淡风轻地即兴演说起来,直到把时间拖入倒计时16秒。一下台,导演紧紧地握住她的手,像迎接英雄。

  去年年底,董卿参与主持一档由中央电视台与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共同制作的跨国寻亲节目《等着我》。俄罗斯方面的主持人伊戈尔是一位非常资深的老主持人。下午彩排时,董卿通过卫星电话呼喊伊戈尔,要与他对话,但伊戈尔并不认识这个年轻人,基本不予理睬。但到了晚上正式录制时,作为轴心主持人,董卿从讲述6个故事的前因后果、介绍一位位嘉宾,到现场采访,一人挑起大梁,几乎说了整整3个小时。通过卫星电视,董卿看到,伊戈尔的状态也随之越来越专注,越来越投入,到后来,反倒是他不断地用中文喊着董卿的名字。现场一位从俄罗斯来的女主持人不住地对董卿竖起大拇指,夸赞她“太厉害了”。

  后来,伊戈尔还专门给央视写了一封信,表达对愉快合作的感谢,其中特别提到了中方的主持人董卿,称赞她“是个了不起的年轻人”。


  节目播出后,老艺术家田华向董卿表示感佩。不太赞扬女儿的父亲专门给董卿打了电话,连声赞叹。
  她说:“工作是看得见的爱,我是捧着一颗赤子之心站在舞台上。 ”

  说着这话的董卿,像极了那个在2000年元宵节从悉尼歌剧院的舞台上走下来的她——
  音乐会终于圆满落幕。走出歌剧院,她欣喜若狂,那种重压之下完美绽放的喜悦把整个人装得满满的,她忍不住像孩子一样又蹦又跳。
  在她的身后,夕阳把整个歌剧院涂抹得绚烂辉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一键重装系统|雨人系统下载|联系我们|网站地图|过期罐头电脑论坛

GMT+8, 2024-4-23 16:55 , Processed in 0.040858 second(s), 25 queries .

官方免责声明:本站内容来自网友和互联网.若侵犯到您的版权.请致信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Powered by Discuz!

专注于win7_win10_win11系统下载装机

© 2010-2023 GQGTPC.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